除了方向和時間外,趨勢還有兩個值得研究的重點,一是能量、二是穩定程度(即波幅)。
除了方向和時間外,趨勢還有兩個值得研究的重點,一是能量、二是穩定程度(即波幅)。
能量很易理解,就是在相同條件下,趨勢上升或下跌的百分比。投資者想當然希望,趨勢愈大能量愈好,例如一個月升100%,但他們往往忽視了趨勢中的波幅,才是投資者能否笑到最後的關鍵。波幅大的趨勢如一隻小艇,在大浪中拋上拋落,乘客唔死都頭暈,若想「食盡」整個升浪,只不過是毒男娶女神做老婆的幻想。
關於量化波幅的方式,日後另文詳談,亦可見「如何判斷整固後突破訊號」一文,有關Median True Range的介紹。
要把握趨勢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移動平均線(moving average),計算一定日數的收市價平均值,藉此過濾趨勢之中不相關的走勢,呈現較明顯的上升或下跌浪。
現在要說的是十分重要的概念,這留心:這就是,移動平均線使用日數愈多,例如200天線,它呈現的趨勢也愈長線,但它發出的訊號亦愈遲。移動平均線並沒有預測能力,它是用來確認趨勢(及其轉向)。
換個說法,愈是長線的趨勢,投資者愈需要長時間去確認它,然後才進入市場。
例如以下的IBM股價圖,分別畫了10天移動平均線(紫色)和50天移動平均線(藍色)
可以看到,當兩條平均線相交,快線跌穿慢線,(短日子的平均線又稱快線,因為它跟隨股價的反應較快),股價確認跌浪,由5月14日199元跌至最低見過7月12日181元,跌幅9%,但投資者在當時一般不能確認跌浪是否完結。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是等候兩條平均線再次相交,即快線升穿慢線,股價確認升浪重臨,但此時股價已經反彈至196水平,實際上只捕捉到1.5%跌幅。同樣道理,雖然股價自此由196已經升至10月1日暫時最高水平211,升幅7%。
但是,趨勢投資者不會立刻離場。他至少要考慮:一)離場後還有多少的潛在升幅?二)如果之後尚有一大段升浪,有沒有訊號令他再次進入市場?三)假如現在不離場,直至等到確認跌浪後,將有多少的帳面利潤要「歸還」?
當然,最重要是從整體盈利出發,而非單單計算每一次的賺蝕。即是說,如果因為擔心要把賺到的退回市場,反而錯過了之後的升浪,長遠來說會否得不償失?所有成功的趨勢投資者都是靠賺幾次「大獎」,這也代表了通常要經歷好幾次的「賺少了」甚至「倒蝕」。知而行難,永遠是趨勢投資者的心魔交戰啊。
上文提要:趨勢入門
本文連結:趨勢入門(二) 如何用移動平線線確認趨勢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