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October 1, 2012

短炒突破訊號向下炒更好


前文「如何判斷整固後突破訊號」介紹了結合「5天/60天MTR比率」和Consolidation Index判斷突破的方法,並以AAPL進行測試,結果發現,1984年至2012年9月26日,一共發出了884次訊號,約8天一次。




最近一次的出現是在2012年8月8日(藍箭咀位置),可以見到訊號前1,2日股價出現整固,8月9日的開市價是617.85,4個交易日至8月14日最高升至638.61,升幅3.3%。



另一次於2012年7月17日的訊號(藍箭咀位置),可見訊號前約12個交易日有一個明顯升浪(於7月10日見頂),然後經過五個交易日整固。7月18日的開市價606.76,7月19日最高升至611.28,升幅不足1%,之後掉頭向下突破,7月25日最低見570,6個交易日跌幅6%。

另一次較有趣的是接連在6月13及15日(藍箭咀位置)發出了訊號,6月18日的開市價570.96,同日即升至587.89,6月19日最高升至590,2個交易日升幅3.3%。



統計最近一年,即從2011年8月25日至2012年9月26日,一共有29次訊號,以訊號後5個交易日的最高價,比較訊號翌日開市價,我們發現最少升幅不足1%,平均升幅2.7%,升幅中位數1.7%,最多升幅9.2%。

另外,若以訊號後5個交易日的最低價,比較訊號翌日開市價,最少跌幅近乎0,平均跌幅3%,跌幅中位數2.2%,最多跌幅11.4%。

當然,最重要是問,平日股價的表現,即在訊號發出以外的日子,股價波幅為何?

結果也頗出人意表,在同一時期內的平常日子,以開市價與五日最高價比較,平均升幅3.1%,升幅中位數2.4%,最多升幅11.3%。換言之,當訊號出現後,短線升幅反而不及平常日子來得強。向上突破則雖然數字上較為遜色,有人或會覺得豈不是沒有訊號更好?但考慮到實際交易的次數,以中位數比較,兩者(2.4% vs 1.7%)只差0.7%,實際是保留了大部分升幅。

至於以開市價與五日最低價比較,在平常日子平均跌幅2.3%,跌幅中位數1.6%,最多跌幅11.8%。這似乎反映了股價在整固後,有較大的傾向跌得比平日多。

由於今次研究的訊號本質上屬於短線訊號(使用了5天Median True Range作為參數),以短線交易來說,訊號其後5天的平均突破有約2.7%-3%波幅(不論升跌),甚至成功出現一成的波幅,實屬不錯,尤其在向下方向,平均值和中位值更較平日為大。

在分析中選用了五日的最高/最低價,而非五日後的收市價,是因為這次分析集中在「整固─突破」這一概念,透過了解最高/最低價的表現,便更能分析整固訊號後的「爆發能量」究竟有多強。

當然,綜合上述的結果,似乎意味著實際操作或要使用期權來捕捉雙向突破走勢,或者再加以研究是否可以加強辦別訊號方向的可靠性。當然,這個訊號是否可以修改為較長線的應用,亦值得日後研究。

前文回顧:如何判斷整固後突破訊號
本文連結:短炒突破訊號向下炒更好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